163流传(25②) (2 / 4)
这样一本不许外借的书,让众人挠心抓肺地犯痒。眼见着今年最后一次登台的考核将近,也越来越多的人同远平伯府套起了关系。
葛嘉本着赚小钱钱的目的,很快的就将手上余下的五本高价卖了出去,并且只有一个要求:“可用于做学问之用,但不可私自抄印,做商用。”
来求书的人,也不是缺那几个钱的主儿,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。三千两银子轻松地入了葛嘉的帐中,他终于有回去的路费了,葛嘉这几日腰杆子都硬了几分。
客栈里除了热火朝天地议论着幽州台考核一事,其余的便是在讨论着徐子嘉这个人。
“看过了这本书的人,才知道江南的常山居士不过尔尔。徐州的徐子嘉才乃是真正有大才之人,不明深浅,还是少为评议人的过失为好。”白衣举子说。
“常山居士才是真正地破了一层之人,那个徐州的举子如今什么都没有,便敢甚嚣尘上,也不知道日后等真去下场试真金了之后,丢脸的是谁。”另外一个反驳道,他可是常山居士的拥趸者。
“确实如此……”有人弱弱地反驳:“在下有幸得过子嘉的指导,他才是真有几分真材实料的人。你没有看过他的著作,没有资格评论。我看了常山居士的著作,也觉得不过尔尔。那是真的看了才觉得宛如脱离蒙昧,犹梦中惊醒之感,十分惊讶。”
这样争来辩去,最后的结果居然是徐凌写的那本书,变成了时下最引人热议之物。
其中也不免传出了不少于徐凌不利的传言来,但徐凌根本没有放在心里,平日该如何便如何,淡定得很。压根没有如同外人所想得那般,急于出来证明自己。
让那些看热闹的人,着实抻着脖子,等了许久,无趣得很。
反倒是葛嘉,在魏府里差点都坐不下去了,急得嘴角都起泡了,每天看着徐凌悠闲地喝茶饮酒,赏花温书,惬意得很。
“徐凌,你的名声都快要臭掉了。你听听外边的流言,啧……亏你还坐得下去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