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大喜过望 (2 / 3)
“苏大人请放心,我们一定会未雨绸缪,做好一切的准备,迎接那灾的到来。”
“灾?噢,不,百姓受不了灾啊,哪怕是再的灾难,对他们的打击都是难能承受的。这些日子,理应是要下一场雪的,可是,竟无雪可下,雨水更是少得可怜,真不知道春耕来到,老肯不肯给面子啊。”苏轼得深情款款,真是让人闻之落泪。
我更不敢告诉他,他的这凤翔三年,是注定要和老斗的。他的这凤翔三年,是注定要为老百姓留下无数悲悯饶名篇的。这对于当朝的百姓来,也是是一场浩劫,但,一千年后,那些人们读着苏轼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时,也许还真的要感谢这灾人祸对苏轼诗情人性的磨练了。
这都是后话,现在的要的话就该是如何安慰我的男神,现在要做的事,就是要让帮我的男神准备好抗灾物质来迎接那可能到来的大旱之年。
苏轼向我们深深地鞠躬,他那年轻的身子弯成了九十度,竟让我的泪在眼里一滴滴地盈成春潮。
有了韩几的指点,再加上前几次的惨痛教训,我们很快就在离凤翔不远的府市收到了大量的存货黄豆。韩几特意在韩府后院修了一个仓库,将黄豆全都藏在里面。为了防止地面湿气太重,他竟还让人先在土地上铺了一层沙石,又在沙石上铺了一张厚厚的垫子。
真是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到这些防潮的办法的,但,整个凤翔府衙的人都在赞着他的想法奇妙。
因为大量的囤积着黄豆,在当时也有私藏米粮的嫌疑,韩几竟朝宋选要了一纸公文,这些黄豆都是奉知府之命采购而来,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绝不会低价买来,高价卖出。
韩几的这一保证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民间,民间对韩几的赞声竟是不断,甚至于远超过对我男神的赞美。
我一边为我的男神抱不平,一边为我的发财梦破灭了伤心,这样的情绪下就特别反感穿上男装到处做事,于是借口身体不适,向宋大人请了几假。
凤翔的冬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熬,尤其是把凤翔当成一历史古城来看的话,冬游凤翔也是别有一番风味。
韩几,你要是愿意,就去那孔庙看看,带上柳如烟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