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大喜过望 (1 / 3)
从没想过收购是件这么辛苦的事情。
大清早的起来不要,还得跟着李海和李诚四处奔波。奔波就当是快走锻炼了,反正这些日子也有点四肢不勤,五谷不分的。最痛苦的是竟然没有人愿意把黄豆卖给我们。
好歹,找了好几个牙人,竟然都不敢接这笔生意,粮食是国家主控的货物,不可私自买卖。
至于吗?只不过是点黄豆罢了,在我们那个时代,不要黄豆,红豆绿豆甚至于黑豆都是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的。
一下来,一无所获,回到韩府,却看到韩几苏轼在院子里下着棋。
气立时不打一处,不管李海的阻拦,就冲到了韩几的面前:“为什么你不告诉我,这黄豆不是有银子就能买到的。”
“谁银子不能买到黄豆的?”韩几头都没抬,将一白子放入棋盘,“你去看看厨房里有什么?”
哼,我才不信,我费了那么多口舌,找了那么多能会道的牙人,一粒黄豆都没买回来,你能买到?
气冲冲地奔到厨房,那里竟真的有好几袋的黄豆,装得满满实实的,把个袋子都要撑破了一样。
“怎么样?服气了?”韩几无声无息地站在了身后,“不是那些人不卖给你,是你没先去当地的府衙打好关系,谁敢卖给你这样一个异乡人啊。”
原来如此,这官家一句话,胜过商家一绽银啊。真是到哪个朝代都一样。
“韩公子你也是难为宋兄弟了。他哪里知道这么多的规矩,你也不先和他明。”苏轼这话我就是爱听,你看看,得多在理。你韩几叫我做事没关系,你得把做这件事的注意点告诉我啊。
我正在准备投给韩几一极度愤怒的眼神,却又听得苏轼道:“宋兄弟,今韩公子请我来,告之我,你想到的这个好注意,苏某真是大喜过望。前几日得朝云姑娘相赠的那些米粮,各家各户来领上一些,竟已所剩无已,我正在担心这年关一过,不如人愿,百姓的日子又要难熬了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