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    843章 困境与转机 (1 / 4)

        看着老支书走了,周安东来到边正河身边,蹲下来,摸着那挺机枪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啥机枪?”

        机枪他看着眼熟,因为经常在抗日剧中看到,但就是不知道叫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苏产M1910,当年剿匪,它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,边正河叹口气,然后就像抚摸心爱的玩具一样,摸着枪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当年,老关叔是民兵连长,后来他把枪交到了我手上,每次都是我亲自保养。只不过,经过今天这个事情,上面肯定要把机枪和迫击炮收上去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安东好奇的问:“早几年,我们那边民兵都把武器上交了,咱振兴村儿怎么还保留着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因为咱们这边地广人稀。”边正河组织着语言,“咱村儿距离镇里是最近的,其他村儿相对就比较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镇上派出所,正式民警只有四个,临时的有五个,一共才九个人。一旦有什么突发情况,人手肯定不够,县局出警也来不及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考虑到现实情况,振兴村儿的民兵和武器就保留了下来,真正的目的是协助派出所处理突发情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安东明白了,振兴村儿民兵连,就跟此时的国企保卫科性质一样,因为这个时候全国警力都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旦有突发情况,或者发生大案要案,警力不够的情况下,就要跟国企保卫科借人。所以,国企保卫科不但佩枪,还有一定执法权,只要不是刑事案件,内部就可以处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这种情况也不会持续太久了,在改革开放以前,主要是从传统社会中,存在的自治体系,结合群众路线实现了国家以极少的警力,保持国内稳定的目标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  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