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    第74章 要宰就宰士大夫 (2 / 4)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可以确定,这青苗法在实施的过程之中,一定会产生强制摊牌,乃至于层层加码的情况,本来说好的三成利,结果收起来就是三成五,四成,本来人家不缺钱粮,但是官府顶着指标的压力一定会强行找人摊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龚原闻言笑着站起,就要反驳,却听王小仙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出意外的话,这应该就是青苗法实施的最大阻力了,不过我却认为,这也没什么不可,就算明知道有摊派,这件事也依然可以搞,甚至强行摊派青苗法,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因为穷人借钱,是需要富人担保的,而且不保还不行,这个担保是强制的,到时候穷人还不上,官府会去找同乡的富人去要,这其实不就相当于是把富人的钱,分给了穷人了么?而富人得到的却只是穷人的欠条而已,如此,岂不也算是贫富相济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一时,书院众人面面相觑,竟是都被王小仙给震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别看他们学的是新学,但是对青苗法的研究大多都还只是在理论上,纸堆里,除了龚原之外又都是一些学生,并没有实际的政务经验,能想得到强行摊派,已经是殊为不易,却是还真没人想到均贫富这个问题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均贫富这个事儿,在封建社会本身也不是什么正确的思想啊,凭什么要让富户用自己的钱去补贴穷人呢?

        最关键的是,他们这些能够拜师王安石的人,尽管都还没有考试,但实际上却是也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士大夫阶级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割富人的肉去补贴穷人,这岂不就是要割他们的肉么?

        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,均贫富这个概念被王小仙这么一提,这些人自然本能的反应就是错的,再说儒家本来就讲规矩讲安分,任何事实上的由官府主导的均贫富行为,本质上也确实都是对儒家思想的背叛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古代社会,安贫乐道是个好词儿,甚至说到底儒学的目的,教化的目的,不就是为了让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尽可能的安贫乐道么?

        “荒谬!实在是荒谬,青苗法首要在于便民,在于抑制土地兼并,乃是善政,就算是收取利息,那也是为了缓解财政紧张,是为了富国强兵,何来的什么贫富相济之歪理?荒谬,实在是太荒谬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  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