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苏轼多了三个帮手 (1 / 4)
苏轼已在大堂等候,见宋选,立即奔过来:“宋大人,卑职刚去查看了一下今年衙前的准备情况。”
“噢,各乡的里正都有什么意见没?”
“今年的衙前还是让里正们来承担?”苏轼问着,面有忧色,“我去调查时,听到许多里正都不想再次担这衙前的职责,还前些年,好几个里正因为承当了这一差役家破人亡,卖妻卖子也没能将官方的债务给偿还。”
宋选的眉头微微蹙起,面有忧色,思索片刻后又道:“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一职务的风险所在,可这衙前一务又是非有不可的,否则,谁能将这终南山上的木材通过这条渭河送往各地呢?皇上对做这一差事的人也是多有体恤,才会让他们承包酒坊,以资弥补。”
我只知道宋代有牙婆,是专门为官府做事的,相当于民间和官府之间的中介,没想到宋代还有衙前这一差事,听起来应该是风险很大但收益也不的一份工作。
毕竟,在大宋朝,柴米油盐这些百姓必需用品不是谁想经营就能经营的。
苏轼不语,只低头轻叹。
“好了,这事我等会再和你一起去那渭河边问问百姓。来,子瞻,介绍两个新朋友你认识一下。”
苏轼这才像如梦初醒一般看到了我和韩几。
“韩兄,你竟真的来了?苏某在此多谢了。”苏轼向韩几行礼后目光又落在了我的身上,“这位兄弟,长得眉清目秀,似乎有相识的感觉,不知道是哪一位贵人?”
我想,我是路朝云啊,是你在大宋朝的第一粉丝啊,我做的鱼丸,你不是是下美食吗?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