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雪葬红叶·第二卷·风雨飘摇知旧事 第七十九章 承天隐争起风云 (2 / 5)
那道人点了香烛,烧了符纸,又跳将起来,一个筋斗翻身来到当今圣上身后。将木剑往其肩头一搭,又一指点在皇上脖颈之后,右手收回在其身后连点七下便收了架势,退到一旁。
那盘起双腿,双手搭在膝盖上静坐在于蒲团之上的皇上便长舒一口气,口中突出一团浑浊之物,紧锁的眉头也随之展开,徐徐睁开双眼,站起身来。
细看那皇上,并未穿上朝的龙袍,而是换了一身大红云锦金龙袍,披散着头发赤着脚,毫无君王之尊。生的清瘦且白净,眉宇之间却发暗,似有病障缠身,那卧蚕眉丹凤眼虽是满面英气,眼神之中流露的分明是寡德优柔之意。
此乃本朝第三代国君,在位十二年,年号正光。开国太祖皇帝与先皇皆是一代明君,宽以待民,治理之下,国泰民安,四海升平,天下子民无不称赞。奈何先帝早亡,仅留下一子,十二岁便即皇位。皇子年幼,先皇恐其无法亲理朝政,便叫自己的弟弟任摄政王,辅佐少帝。那摄政王便是如今的东陵王应无疾。
而应无疾摄政之后,确实也尽心尽力辅佐少帝,前四年应无疾总管了大半朝中军政,凡官员奏折必先经应无疾之手,无论是赋税,钱粮,官员任免,外交,内外政策,军民管理等,甚至是皇帝选妃都是应无疾一手操办,少帝几乎被架空。
应无疾的摄政王担任的可谓称职,但臣子仍然只是臣子,不可僭越。在应无疾的治理下虽也是国泰民安,但朝中大臣早有不满,在少帝十六岁之后,朝中便多有还政于帝的呼声。应无疾无奈之下只得交还所有军政大权,辞去摄政王一职。少帝为安抚其心便赐给他最为繁荣的东陵府为其封地。但应无疾四年积累下的人脉耳目早已遍布朝野,他仍是权倾天下的东陵王。
如今正光帝已然二十有四,却是疾病缠身,时常咳嗽,有时犯病还会呕血不止,宫中御医对此束手无策,他们使尽手段医术,查阅了古今多少医术却还是没能找到皇帝病症所在。便只得发布皇榜广求天下贤医,奇能异士为皇帝治病。
三年前来了一位道士,揭下皇榜,应召入宫。道士自称清一道人,来自南海仙岛,学有仙法,素以济世救人为己任。念在当今圣上乃是千古圣君,又为天下百姓着想,故而前来医治。皇帝便叫其施法,那道士便设台祭天,稍作法事便叫正光帝胸口的闷痛烟消云散。皇帝大喜,遂奉为国师,而清一道人声称皇帝的病乃是久积之难症,非一时半刻就能治好,于是皇帝敕命建造清天殿给他在皇宫中居住,按月发放俸禄赏赐,命专人服侍他,听他调派,更不许外人无事打扰其清修。
这一住便是三年,清一道人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连应无疾都要忌惮他几分。三年以来,正光帝的病虽大体转好,但仍时好时坏,于是清一道人每隔一月便为皇帝施一次法,据说不仅能治愈顽疾,更能延年益寿,长生不老。从此,正光帝便醉心与道法,连上朝也时常搁置,朝中怨声载道,却又无人敢进谏。毕竟先前御史大夫触怒圣颜已遭满门抄斩。
正光帝转过身看着那道人:须发黑白参半,披散如乱麻一般,哪里有甚么仙风道骨,分明是獐头鼠目。一身乌金法衣,上面乃是用金线银丝绣成的展翅雄鹰。
正光帝看着清一道人徐徐说道:“国师,朕虽然每次经你施法之后,虽是疼痛全无,神清气爽,呕血之症也有所缓解,但已过三年,朕的病还没有痊愈,朕真的能长生不老么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